裝飾墻的創意手工
客廳沙發墻壁上掛三幅手工枯樹畫好嗎?
客廳沙發墻壁上掛三幅手工枯樹畫好嗎?
可以是三聯畫,也可以三幅搭配較好的裝飾畫。無所謂吉利與否,只要是美觀就好!
你見過哪些令人震撼的手工藝品?
我見過的令人震撼的手工藝為內畫筆煙壺。我自己藏了百十個,巧奪天工,嘆為觀止。
內畫藝術是中國璀璨藝術之林中的一只奇葩,形成于清代,通過特殊工具一內畫金屬桿勾毛筆在玻璃、水晶容器磨砂內壁上作畫的一種特殊工藝美術形式。清嘉慶以后,內畫鼻煙壺的工藝水平已達到很高程度。著名人物有清咸豐時期的周樂元,清末民初時期的葉仲三,民國時期的馬少宣、丁二仲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習三在繼承葉派的基礎上博采眾長,作品具有構思新奇,意境高雅,設色古香,勾勒清晰,氣韻生動的藝術特色。
內畫鼻煙壺是中國傳統的民間工藝。60年代,內畫藝術有北京的京派,山東的魯派,廣東的姚江派等三大流派。北京派的藝人用竹筆、柳木筆作畫,以畫面厚樸、古雅見長;山東派用毫毛筆作畫,以畫面纖巧、艷麗取勝,王習三在繼承北京明、清著名老藝人葉仲三技法的基礎上,融合內畫名家流派之特長,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在國際上被譽為“冀派”王習三的作品意境深遠,氣韻生動,渾厚質樸,線描富于變化,設色協調雅致,布局嚴謹得當,款式高雅工秀。
清代著名學者和書法家趙之謙所著《勇盧閑詰》書中開宗明義談到:鼻煙來自意大里亞國(意大利),明萬歷九年( 1581年)傳教士利瑪竇泛海入廣東,旋至京師獻方物,始通中國。鼻煙壺是專門盛放鼻煙的器皿,據考證自明萬歷年間由西方傳教士把鼻煙作為貢品傳到中國,盛行于清代。
鼻煙壺按工藝和材質區分可分為六大類:金屬類、玉石類、陶瓷類、料器類、有機物類、內畫類。鼻煙壺被譽為“集中國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鼻煙壺最初在我國滿、蒙、藏等少數游牧民族中使用,主要有銅、銀、瓷質幾種。明朝以后,煙壺著鼻煙一起傳入內地。后來,煙壺的品種逐漸增多,到清乾隆時期,玉石、翡翠、晶石、寶石、瑪瑙、陶瓷、銅銀、竹木雕刻、套料、內畫等煙壺品種都已出現。加上工藝水平的不斷提高,使之不僅為實用品,而且也成為人們喜愛的工藝美術品。內畫鼻煙壺材質有瑪瑙、晶石、琥珀和料的幾種。繪畫前,先用鐵砂球和金鋼砂將煙壺內壁均勻磨砂,然后根據壺的形狀設計繪畫出各種題材的作品。
內畫煙壺始于清代嘉慶年間,它是中國書畫藝術和造型藝術的結合體,選用透明材質的煙壺,用特制的勾筆伸進壺口,在磨砂內璧作書寫和繪畫,素有“鬼斧神工”之美譽。現代內畫藝術分四大流派,京派、魯派、冀派、粵派,其中尤以王習三創立的冀派影響最大。內畫鼻煙壺,發祥于京城,為當時皇宮貴族、達官貴人所擁有。清末民初時期“京城四大內畫名家”之一的葉仲三,被稱為現代“京”、“冀”兩派內畫的創始人。建國后,北京成立工藝美術研究所,內畫工藝有了明確的師承關系。目前國內主要有 “京派”、“冀派”、“魯派”及“粵派”四大流派。
京派
當今內畫鼻煙壺四派均起源于北京,其中京派的歷史最為久遠。北京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王朝的皇都,也是內畫鼻煙壺的發祥地,百業興旺、人才咸集,經濟文化的發達,蘊育出內畫鼻煙壺藝術有著必然性,內畫畫工們汲取京都深厚的文化底蘊,逐漸地形成詩書畫印并茂的京派藝術風格。 京派內畫以周樂元、馬少宣、葉仲三為代表,當今京派首屈一指的為劉守本先生。
魯派
魯派畫工云集地在山東博山,魯派因著山東博山籍的內畫藝術師畢九榮在清光緒十六年(1890)從北京回到博山后發展起來。魯派最有特色的是能夠利用瓷器上用的釉彩在鼻煙盒的內壁上作畫,然后,烘燒形成內畫鼻煙壺的瓷釉畫,即使盛水畫面也毫不受損。 魯派內畫的代表人物是畢九榮,當今的內畫藝術名家為李克昌先生。
冀派
冀派是當代的形成,雖然形成的較晚,然而,現在冀派內畫鼻煙壺及其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是最多的。冀派內畫的藝術特點是精皴細染、造型準確、風格典雅,以國畫色和油畫色綜合表現手法摹擬多個畫種的畫面效果,尤其是在肖像題材方面的創作上非常突出。冀派使用的內畫工具為王習三首創的金屬桿鉤筆。冀派內畫畫工云集地為衡水,饒陽縣是衡水內畫鼻煙壺從業人員最多的地方。 冀派的開山鼻祖為王習三先生。
粵派
粵派以艷麗的色彩和裝飾風格著稱于世,他也是一個年輕的派系。粵派在廣東汕頭。 代表人物為吳松齡。
江山代有人才出。內畫如今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榮獲聯和國教科文組織“杰出手工藝品徽章”認證,愿這一中華民族文化奇寶能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