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空調風口位置
房間空調出風口裝哪比較好看?
房間空調出風口裝哪比較好看?
空調分中央空調(含風管機)和分體柜機。不知道你說的是哪一種?
客廳的原始建筑布局基本上都是長方形形狀。所以,為了達到最佳氣流效果。如果是中央空調,那么風口位置的通常選擇客廳的兩個短邊,即美觀也方便吊頂。幾乎不影響吊頂布局。如果是分體柜機。通常選擇在靠客廳陽臺一側的短邊的兩個角落之一,即美觀也不影響人員通行。
4公分極窄空調出風口做法?
做極窄空調的出風口,就是用木板或者是木飾板,用這種材料把空調遮擋一部分,露出出風口就可以,然后在木板上打上筒燈,這樣給人感覺既現代又有獨特的風格,而且黑色漆和原木色木板對比起來也比較酷一點。不吊頂中央空調風口處理方案就是主推工業風了,只有這種風格是不需要把出風口包裹起來的,其他的風格想了一圈好像都需要。
什么是空調房間氣流組織?
在空調房間中,經過處理的空氣由送風口進入房間,與室內空氣進行熱質交換后,經回風口排出。空氣的進入和排出,必然引起室內空氣的流動,而不同的空氣流動狀況有著不同的空調效果。合理地組織室內空氣的流動,使室內空氣的溫度、濕度、流速等能更好地滿足工藝要求和符合人們的舒適感覺,這就是氣流組織的任務。 例如:在恒溫精度要求高的計量室,應使工作區具有穩定和均勻的空氣溫度;區域溫度小于一定值;體育館的乒乓球賽場,除有溫度要求外,還希望空氣流速不超過某一定值;在凈化要求很高的集成電路生產車間,則應組織車間空氣的平行流動,把產生的塵粒壓至工件的下風側并排除掉,以保證產品質量。還有,在某些民用建筑中,夏季送入的冷風如果直接進入空調區,由于送風溫差大,人們較長時間停留就會感到不適。為避免此情況,可將冷風與室內空氣充分混合后再吹入空調區。 由此可見,氣流組織直接影響室內空調效果,是關系著房間工作區的溫濕度基數、精度及區域溫差、工作區的氣流速度及清潔程度和人們舒適感覺的重要因素,是空氣調節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在工程設計中,除了考慮空氣的處理、輸送和調節外,還應根據空調要求,結合建筑結構特點及工藝設備布置等條件,合理地確定氣流組織形式。按照送風口位置的相互關系和氣流方向,一般分為:
1.上送風下回風 這是最基本的氣流組織形式。空調室送風由位于房間上部的送風口送人室內,而回風口設在房間的下部。單側和雙側上側送風、下側回風;散流器上送風、下側回風;孔板頂棚送風、下側回風。上送風下回風方式的送風在進入工作區前就已經與室內空氣充分混合,易于形成均勻的溫度場和速度場,能夠用較大的送風溫差,從而降低送風量。
2.上送風上回風 上送上回的幾種常見布置方式。單側上送上回形式,送回風管疊置在一起,明裝在室內,氣流從上部送下,經過工作區后回流向上進入回風管。如果房間進深較大,可采用雙側外送式或雙側內送式。這三種方式施工都較方便,但影響房間凈空的使用。如果房間凈高許可的話,還可設置吊頂,將管道暗裝,送吸式散流器,這種布置比較適用于有一定美觀要求的民用建筑。
3.中送風 某些高大空間的空調房間,采用前述方式需要大量送風,空調耗冷量、耗熱量也大。因而采用在房間高度的中部位置上,用側送風口或噴口送風的方式。中送風形式是將房間下部作為空調區,上部作為非空調區。在滿足工作區空調要求的前提下,有顯著的節能效果。
4.下送風 地面均勻送風、上部集中排風。此種方式送風直接進入工作區,為滿足生產或人的要求,送風溫差必然遠小于上送方式,因而加大了送風量。同時考慮到人的舒適條件,送風速度也不能大,一般不超過0.5~0.7m/s,這就必須增大送風口的面積或數量,給風口布置帶來困難。此外,地面容易積聚臟物,將會影響送風的清潔度,但下送方式能使新鮮空氣首先通過工作區。同時由于是頂部排風,因而房間上部余熱(照明散熱:。上部圍護結構傳熱等可以不進入工作區而被直接排走,排風溫度與工作區溫度允許有較大的溫差。因此在夏季,從人的感覺來看,雖然要求送風溫度較小(例如2℃),卻能起到溫差較大的上送下回方式的效果,這就為提高送風溫度、使用溫度不太低的天然冷源如深井水、地道風等創造了條件。 因而,下面均勻送風上面排風方式常用于空調精度不高,人暫時停留的場所,如會堂及影劇院等。在工廠中可用于室內照度高和產生有害物的車間(由于產生有害物的車間空氣易被污染,故送風一般都用空氣分布器直接送到工作區)。 送風口設于窗臺下面垂直上送風的形式,這樣可在工作區造成均勻的氣流流動,又避免了送風口過于分散的缺點。工程中,風機盤管和誘導器系統常采用這種布置方式。 綜上所述,空調房間的氣流組織方式有很多種,在實際使用中,尚需根據工程對象的需要,靈活運用。同時,房間內氣流組織還與室內熱源分布、玻璃窗的冷熱對流氣流、工藝設備及人員流動等因素有關。因此,組織好室內氣流是一項復雜的任務。 順便指出,雖然回風口對氣流組織影響較小,但卻對局部地區有影響,因此根據回風口的所在位置應選擇適當的風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