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紋饅頭的家常做法
家具實木彎曲是怎么做到的?
家具實木彎曲是怎么做到的?
關于實木彎曲的概念,大家不要搞混了~有的人聽到實木彎曲工藝,下意識認為和彎曲木工藝是一個概念,其實這只答對了一半。彎曲木工藝家具除了使用天然木材外,還包括薄板層壓彎曲、模壓成型等新材料、新工藝。
首先,先說一下實木彎曲的起源~
在過去,美國印第安人將木材彎曲用于制作雪橇和獨木舟。在歐洲,這一技術長期用于制造椅子,如椅背、椅腿。他們彎曲木料的方法就是將木材直接放入鍋中蒸煮,然后將而材料彎曲成所需的形狀。19世紀初,曲木家具技術從德國傳入日本。
19世紀80年代后,中國才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這一工藝。早在30年前,上海木器廠在中國首創實木彎曲工藝,實木彎曲家具產品試制成功后投入市場,受到廣泛歡迎。現在市場上很多新中式的家具都是采用的實木彎曲工藝,體態優美,簡約大方。
那么實木彎曲技術到底是怎樣的呢?
1.毛坯加工
將木材用機器加工成所需要的形狀
2.軟化處理
在工廠中將長木條放進設備內,然后封閉爐門,按下開關,立即會有大量蒸汽生成而且會有木頭獨有的香氣散發出來,那個場景像極了蒸饅頭。
3.彎曲成型
在固定的時間之后,打開爐門將木材取出,將木材卡在弧形的模具中,借助壓合工具將木材沿模具弧邊壓下,木條便形成與模具相同的弧形。
4.低溫干燥-自然冷卻-定型
因為蒸汽之后的木材含水率較大,不好進行下一步工序,只能在陰涼干燥的地方降溫和風干,含水率要降到10%以下才可以,要不然廢棄率會提高。
實木彎曲中常用的材料有哪些呢?
實木彎曲加工中最常用的原材料有榆樹、橡木、山毛櫸等,它們彎曲性能較好,較其他木料更易成型,也是比較貴的木材。
下面簡答介紹一下這幾種木材:
榆樹
木材堅重,硬度適中,力學強度較高,紋理直或斜,結構略粗,有光澤,具花紋,具有韌性強,彎撓性能良好,耐磨損等優點,為上等用材。
橡木
具有比較鮮明的山形木紋,并且觸摸表面有著良好的質感,韌性極好,可根據需要加工成各種彎曲狀,頗具美感。質地堅實,制成品結構牢固,使用年限長。
橡木質地細密,管孔內有較多的侵填物,不易吸水,耐腐蝕,強度大,歐美國家用其來儲藏紅酒。顯厚實感,有紅木家具的端莊沉穩,但價格卻比紅木家具低。
山毛櫸
重、堅固,抗沖擊,蒸汽下易于彎曲,可以制作造型,釘子性能好。紋理清晰,木材質地均勻,色調柔和,流暢。
櫸木木質緊密而較重,木紋細且較直,組織構造斑節較少。但是櫸木在干燥的情況下容易出現裂紋和變形,影響美觀和使用。
當然還有其他很多木材的彎曲性能都很好,今天小編就不一一例舉了。
下面是彎曲的比較好看的家具的圖片供大家賞析。
傳統的實木彎曲工藝隨著設備的改進與時俱進,生效率會越來越高。小編希望這種線條流暢,簡約舒適的家具能夠在未來的家具市場中越來越受歡迎。
魯班園-致力于提升中國家居設計與制造水平!平臺圍繞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推廣,實現傳統家居生產向智能制造的轉型升級,為家居制造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的互聯網服務平臺。
如何辨別紅木家具是不是真榫卯結構的?
如何辨別紅木家具是不是真隼卯結構?
我從事紅木家具行業十多年,從專業角度來說“無榫卯,不紅木”,紅木家具若是沒有榫卯做支撐,無疑是對紅木家具的褻瀆。一件紅木家具從選材到成品都需要經過幾十道復雜的工序,才能成型,而這其中,榫卯結構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這做一件家具之前,設計圖紙對榫頭卯眼的樣式、位置、數量都有記錄。
目前在家具上運用的比較多的榫卯結構主要有33種。我們先來看看最常見的榫卯結構。
No.1
龍鳳榫
兩塊相拼接的平板,板邊分別起榫舌和通背的按合構造,一般叫“龍鳳榫”。以龍鳳榫拼接,增加咬合力,并用糯米膠固定,熱脹冷縮時,板與板之間相互牽制,不易變形,保障臺面的平整性。主要用在平板相接的地方。
No.2
穿榫
適用于部件的中撐結構,一般用于產品的中間部位,將兩邊的框架連接起來,同時起到加強面板承重力的作用。主要應用于桌類的面板和柜類的背部。
No.3
收縮縫
避免產品的膨脹與收縮帶來產品的開裂與漏空,讓木頭在受潮的時候自由膨脹,在干燥的時候自由收縮(注:許多的紅木家具都不做收縮縫,要注意區分)。
No.4
粽角榫
因其外形像粽子角而得名,從三面看都集中到腳線的是45度的斜線,又叫“三角齊尖”。多用于框形的連接與四面平家具中。
No.5
套榫
明清家具椅子搭腦與腿料連接時不用夾頭榫,而是將腿料做成方形出榫,搭腦也相應的挖成方形榫眼,然后將二者套接,這類榫卯結構稱為“套榫”。
No.6
楔釘榫
用來連接弧形彎材的常用榫卯結構。它把弧形材截割成上下兩片,將這兩片的榫頭交搭,同時讓榫頭上的小舌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動。然后在搭扣中部剔鑿方孔,將一枚斷面為方形,一邊稍粗,一邊稍細的楔釘插貫穿過去,使其不能左右移動。
No.7
格肩榫
常用于豎方與橫方的結合處,堅固耐用。
No.8
燕尾榫
相傳為魯班發明,被后世尊稱為“萬榫之母”,是明清家具中不可缺少的榫卯連接法。燕尾榫是指兩塊平板直角相接時,為了防止受拉力時脫開,將榫頭做成梯臺形,形似燕尾,故名“燕尾榫”。
作為紅木家具的靈魂,榫卯結構是必備條件。榫卯結構讓紅木家具不用一釘一鉚就能牢固地結合起來,但是現在一些商家為了降低人工和材料使用成本,或并不熟知傳統榫卯結構做法,在榫卯結構上偷工減料,甚至用膠水、鐵釘進行連接,一旦家具出現題目根本無法修復,讓高價購買的紅木家具成為一堆廢物。
在結構制作上偷工減料至少可以降低一半的原料和時間本錢。例如用鉚釘代替榫卯連接,抱肩榫、插肩榫沒有“肩兒”,原本需要四五毫米厚的支撐框架只有兩毫米。這些偷工減料的方法將會直接影響家具的使用壽命,這種家具更不具備人們想要的投資價值。
那么如何鑒別假榫卯呢?
No.1
觀察
近距離觀察榫卯銜接處是否有縫隙,倘若有一條平直的細線縫隙,那么這樣的榫卯工藝是非常不錯的,若是縫隙寬窄不一,那么榫卯工藝就不夠精湛了。縫隙較大的,有可能是膠水銜接。
No.2
聞味
靠近榫卯銜接處聞一聞,是否有膠水味,看看縫隙周邊是否有膠水的痕跡。
No.3
晃動
晃動家具,看看是否會晃動,如果晃動的厲害,說明家具榫卯銜接不夠穩固,工藝不到位。
No.4
敲打
用手敲打榫卯銜接處,感知內部是否充實,如果有空洞的感覺,榫卯結構也是不夠嚴密的。
No.5
工具
用強磁或者金屬探測器,檢測榫卯里面是否含釘。
傳統榫卯結構,絕大部分都應該是直接在木材構件上出榫,這樣做既費工又費料,有些人想出了其他的辦法,兩邊都鉆眼,再用木棍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