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亞凱紳大燈近光左右怎么調
有沒有落地不超過13萬,省油,省心,最好自吸,四缸的轎車推薦?
有沒有落地不超過13萬,省油,省心,最好自吸,四缸的轎車推薦?
自然吸氣動力不見得省油-除非駕駛風格很弱,四缸動力NA發動機的落后選項可參考合資品牌說明:消費級四缸動力轎車采用NA發動機選項,這種落后的組合只有合資品牌還在使用。這些車被認定為節油的自吸動力汽車,其節油的基礎是依靠保守的駕駛風格,通俗的描述則是不舍得踩油門。如果能接受這種憋屈的駕駛感則可以考慮這些車,畢竟多多少少還有些品牌影響力。不過主流合資車系的熱銷車都出現了較多的問題,選擇是要慎重的。
1:消費級德系轎車以大眾朗逸寶來速騰凌渡之流為主,這些車均以MQB平臺打造,是低于帕薩特產品定位的入門級車。在帕薩特碰撞測試折斷A柱后,這些車轎車的品質如何也是可想而知的;其次增壓版仍舊使用干式雙離合也是品質太低了,這些車適合車盲。
2:消費級日系車問題較少的是日產軒逸,這臺車的主要問題涵蓋CVT變速箱的嚴重頓挫與異響,發動機異響、漏機油、功率不足等。其次則是車身生銹與異響,電子附件故障等等。軒逸實際是一臺非常不省心且油耗偏高的轎車,能熱銷無非是日產的營銷實力強大而已。
3:除日產以外的日系車以兩田為代表,本田汽車采用L15B地球夢系列發動機的代步車都有機油增多的問題,包括1.5L自然吸氣版本與混動版也不例外。豐田汽車近期也出現了嚴重的機油增多問題,這些有可能設計鋼材造假導致發動機出現問題的日系車已經沒有人設可言了。
合資三強中的德系與日系車問題頻發,目前只剩下了美系車的少數選項還值得考慮。符合自吸四缸動力標準的選項可以參考別克英朗2020款,發動機換裝為1.5升自吸動力,動力儲備為83kw/141N·m,基本是五菱宏光的動力標準。不過這臺機器雖然技術很落后但質量足夠穩定,當然這一等級的發動機本就不應該再出現問題。
英朗值得推薦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1:車身結構用料比較扎實。車架結構包括65的高強度與部分超高強度鋼,BFI一體化框架式車身的整體抗扭強度比較理想;主駕駛一側的A/B柱與兩側車門的防撞桿是熱成型鋼打造,前防撞梁采用了封閉截面鋁合金,后防撞梁不僅沒有簡配,而且使用了DP980等級的準超高強度鋼材。在10萬級的合資轎車中英朗的有最高標準的被動保護水平,這也是入門級美系車為數不多的優點。
2:英朗的車身尺寸為4609*1798*1464,軸距2640mm,懸架結構采用了前麥弗遜后多連桿式四輪獨懸。同級別的三廂轎車幾乎沒有獨立懸架的選項,這里的級別并不是指11.99~12.59萬的新款指導價,這臺車優惠低于3.5萬一定是不值得考慮的,不過優惠后的品質仍舊超越10~15萬之間的多數合資轎車。且偏大的車身還使用了一些輕量化低強度覆蓋件減重,比如前引擎蓋就是這種鋁材。(覆蓋件不作為防撞保護)
3:英朗的自動變速箱相比競品有絕對優勢,新款仍裝備通用6T40系列的第三代6AT手自一體。二代通用6AT問題比較多,比如固定區間的換擋頓挫以及異常磨損問題,這批機器基本毀掉了通用變速箱的口碑。不過到第三代后已經沒有這些問題了,穩定且平順的換擋體驗以及耐用性表現都很好,核心總成足夠省心的英朗還是值得參考的。
總結:緊湊級合資品牌轎車可選項極少,老牌外企的技術水平究竟有多高也是昭然若揭。所以選擇這些車并不宜對車輛品質要求很高,即使是英朗也仍有較大程度的品牌溢價哦。
編輯:天和Auto
內容:共享天和MCN頭條號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十萬塊錢左右買什么車好?
我開了別克英朗,又開了吉利帝豪,內心五味雜陳,終于知道帝豪和英朗的差距有多大!
雖然國產車與合資車的差距正在縮小,但是有幾個頑疾卻依然存在,奉勸想買車的人要三思,只有明白優缺點,才能買到適合自己的車。
在大家的普遍認知中,合資車皮實耐用,品牌力強,開出去有面子,但是配置太低, 內飾用料比較廉價,性價比不如國產車。
國產車就是外觀內飾好看,動力強、配置高、用料足,但是品牌力弱,故障率較高,耐用性不如合資車。
在我看來,20萬元以上的價位,國產車與合資車的差距主要就是體現底盤調校和品牌力,這些都需要時間來積累,國產車一時難以趕上,如果在乎品牌力和操控性能,可以直接選擇合資車。
在20萬以下的價位,國產車與合資車的差距正在縮小,國產車憑借性價比優勢,逐漸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但是入門級國產車與合資車就有些難分伯仲了,造成了一部分消費者在購車時產生了糾結,不知道選擇國產車還是合資車。
吉利帝豪和別克英朗就是很好的例子,兩款車優惠完的價格都在10萬元左右,且各方面都差不多,如果不做詳細對比,還真的不知道怎么選擇。
人生中第一次買車,如果在國產車與合資車之間糾結,就應該從外觀內飾、空間配置、動力操控以及后期保養成本出發,進行全方面對比,這樣才能買到適合自己的車。
吉利帝豪 PK 別克英朗 —— 外觀內飾人生中第一次買車,顏值很重要,就和戀愛結婚一樣,一定要選擇第一眼就喜歡的,這樣才能包容后期發現的各種缺點。
以前覺得合資車的外觀內飾比較耐看,現在覺得合資車的外觀內飾說得好聽一點是比較中庸,說得難聽一點是比較老氣。
以別克英朗為例,外觀中規中矩,不時尚也不落后,屬于耐看型,新款前臉造型加入一對小飛翼,感覺是點睛之筆,和君威、君越有了異曲同工之妙,瞬間大氣許多。
在內飾方面,這就是合資車的劣勢了,沒有國產車那么豪華,塑料感很重,觸手可及的地方都是硬塑料,別說真皮了,就連搪塑都成了奢侈,內飾風格十分老氣,不符合年輕人的審美。
這是合資車的通病,在內飾用料方面很吝嗇,能用塑料絕不會用搪塑,能用搪塑絕不用真皮,入門級合資車就不能在意內飾用料,廉價感實在太強了。
再來看國產車,自主品牌這些年請了很多國際知名設計師,在外觀內飾上面有了質的飛躍,以吉利為例,自從請了前沃爾沃外觀設計師以后顏值高了,銷量也跟著增長了。
雖然帝豪是10萬元級別的緊湊型轎車,但是外觀延續了吉利家族式設計語言,經常有人說吉利星瑞是小一號的沃爾沃S60,現在吉利帝豪又特別像小一號的吉利星瑞,可以說新款吉利帝豪出身既巔峰。
外觀大氣穩重,進氣格柵比較精致,大燈組造型犀利與尾部貫穿式尾燈相呼應,都是采用了熏黑處理,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審美要求。
在內飾方面,第四代帝豪的內飾用料在國產車中表現較差,甚至和英朗如出一轍,塑料感十足,中控臺和車門等凡是能夠用手摸到的地方都是硬塑料。
并且新車的氣味比較重,甚至有些刺鼻,可以說觀感、觸感、嗅覺都不盡人意。
小總結:在10萬元級別的車型中,國產車與合資車在外觀內飾上差距不大,消費者完全可以憑感覺選擇自己喜歡的車型。
吉利帝豪 PK 別克英朗 —— 空間配置人生中第一次買車,實用性很重要,大空間和豐富的配置可以滿足日常用車中的不同需求。
經常有人說同級別車型中,國產車比合資車的空間大,配置豐富。
這樣說確實沒錯,但只是主打性價比的個別車型,不是所有的國產車都具備這樣的優勢。
吉利汽車就是擅長以大打小,那么帝豪對比英朗還有這樣的優勢嗎?
吉利帝豪 2021款 UP 1.5L CVT領航版
車長(mm):4632
車寬(mm):1789
車高(mm):1470
軸距(mm):2650
別克英朗 2021款 改款 典范 1.5L 自動精英型
車長(mm):4609
車寬(mm):1798
車高(mm):1464
軸距(mm):2640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這兩款車的尺寸相差不大,都屬于緊湊型轎車的定位,尤其是兩款車的軸距都不算富裕,沒有達到A 級的表現。
當然了,一分價格一分貨,只能說帝豪和英朗的后排空間僅勉強夠用,只能做到不頂腿,日常家用代步沒有問題,但是無法再滿足更高的要求了。
在配置方面,別克英朗終端優惠力度達到了3萬元左右,將近優惠了四分之一,10萬元就可以買到,如此之大的優惠力度也帶來了嚴重的減配。
這是合資車的通病,最近幾年為了同國產車競爭,終端售價一直在下沉,與此同時配置也越來越低了。
輪胎品牌:從固特異安乘花紋減配到瑪吉斯MS1花紋,市場價相差近100元,導致胎噪非常嚴重,舒適性大打折扣。
電瓶品牌減配,從瓦爾塔品牌減配到德科品牌,電池耐用性降低了。
后排座椅按比例放倒減配成固定座椅,座椅不能放倒了,實用性差了許多。
后排座椅可調頭枕減配成固定頭枕,喪失了支撐性,不僅舒適性降低了,在發生碰撞時也無法有效保護乘客的頸椎。
前機蓋液壓支撐桿減配成鐵棍支撐桿,沒有了四門玻璃一鍵升降和車窗防夾功能,減配了安吉星的遠程控制功能。
當然了,配置還是有的,7英寸中控屏帶有地圖導航,雖然不大,但好歹有個屏幕。
小天窗、定速巡航、多功能方向盤、遠近光LED燈這些常用的配置也保留了,雖然都是毫無智能化的配置,但至少保留了配置。
可以說,10萬級別的合資車,在配置方面是非常簡陋的,無論是日系車、德系車、美系車都是一樣的。
國產車在配置方面優勢就比較大了,配備了全液晶儀表盤、540°上帝之眼、定速巡航、無鑰匙啟動、感應后尾門、行車記錄儀、自動駐車、語音識別等等。
雖然是10萬元級別,但國產車的配置是十分豐富的,尤其是360°全景影像是非常實用的功能,可以讓新手輕松面對復雜路況。
不過,帝豪雖然具有了一定的智能化,但是車機卡頓就有些拖后腿了,給人的感覺就是好像智能化了,但又沒有完全智能化,使用體驗比較一般。
小總結:在10萬元級別,國產車與合資車在空間表現上差距不大,但是在配置上國產車優勢明顯,如果在乎配置,建議大家選擇國產車。
吉利帝豪 PK 別克英朗 —— 動力操控人生中第一次買車,選擇一個動力操控好的車,可以帶來駕駛樂趣,但是在10萬元級別,無論是國產車還是合資車,在動力表現上都不盡人意。
如果在乎動力和操控,那么建議選擇15萬元以上級別的車型,動力和操控會提升不少。
如果預算只有10萬元,那么帝豪和英朗誰的動力操控更加優秀呢?
吉利帝豪 2021款 UP 1.5L CVT領航版,搭載了1.5L自吸發動機,匹配CVT無極變速箱,最大馬力109ps,最大功率80kW,最大扭矩142N·m。
在底盤懸架方面,采用了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后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
可以說這套動力組合和懸架配置,本身就不具備動力性和操控性。
起步比較肉,油耗還比較高,百公里綜合油耗高達8L左右,對于緊湊型轎車來說是不及格的。
底盤調校偏硬,過減速帶比較顛簸,高速時胎噪比較明顯,綜合表現較差。
第四代帝豪是一款有顏值沒實力的汽車,在最重要的動力和操控上表現不盡人意,這點讓人有些失望。
別克英朗 2021款 改款 典范 1.5L 自動精英型,搭載了1.5L自吸發動機,匹配6AT手自一體變速箱,最大馬力113ps,最大功率83kW,最大扭矩141N·m。
別克這套動力組合比帝豪稍微好一些,百公里綜合油耗7L左右,但同樣起步和高速超車都比較費勁,動力僅夠家用。
在底盤調教方面,采用了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后多連桿式獨立懸架,前后四輪獨懸在10萬元級別的合資車中屬于罕見的。
底盤調校表現優異,指向明確、路感清晰,可以輕松面對快速變道和過彎,美系車底盤就是扎實,這點不得不佩服。
不過,速度超過80km/h后NVH表現較差,風噪和胎噪非常明顯,這點和帝豪一樣令人失望。
小總結:在10萬元基本車型中,合資車在動力操控上面稍微占有優勢,這也是合資車的傳統優勢。
一直以為我們都說國產車三大件進步了,但是這些優秀的三大件只是用在了旗艦車型上,售價都比較昂貴,要是與合資車對比10萬級別的車型,國產車依然沒有建立足夠的優勢。
也就是說,帝豪和英朗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三大件上,或許這就是英朗比帝豪銷量高的直接原因。
吉利帝豪 PK 別克英朗 —— 保養成本人生中第一次買車,耐用性和經濟性很重要,如果油耗太高,故障率高,那么汽車就會給生活帶來經濟壓力。
吉利帝豪銷量一直很高,其故障率已經降到很低了,根據車質網的數據,帝豪2018款有817個故障數,2021款有78個故障數,到了2022款僅有9個故障數。
故障主要集中在電器故障,三大件故障幾乎也沒有了,說明國產車的耐用性表現比較優秀了,后期需要維修保養的成本比較低。
英朗一直以來也是銷量王,但是故障數也同樣驚人,根據車質網的數據,2016款英朗故障數高達2252個,2018款故障數有1686個,2021款故障數依然有573個。
故障主要集中在發動機故障燈亮,發動機抖動和異響,還有轉向系統卡滯,這些都屬于比較大的故障了,以后在維修保養上的成本是會比較高的。
也就是說,雖然英朗是合資車,但是在故障率和耐用性上卻不如國產車帝豪。
最后總結如果在乎耐用性,目前同等價位的國產車在耐用性上不比合資車差了,甚至要表現更加優秀。
從綜合比較來看,在10萬元級別的車型中,國產車在外觀設計、空間、配置、耐用性上是優于合資車的,如何在乎這些就可以直接選擇國產車。
合資車的優勢依然是動力和操控上面,如果比較在乎機械性能就可以選擇合資車。
一直都是三大件技術都是國產車的頑疾,雖然有長足的進步,但還是沒有對合資車形成技術優勢,希望繼續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