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車正確打方向盤的方法

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學中,老師們都會發現每個學生的性格愛好、學習情況、接受能力等都是不同的,真心想做好教育的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因材施教,找到適合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主性。
那么,教師怎么才能夠做好因材施教呢?小徐老師在常年的教學中有一定的經驗,現分享給大家。
一、從學生的性格脾氣下手,找到學生愿意接受的、有效的溝通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常年當老師都知道,每個孩子的脾氣性格是不一樣,有的樂觀向上,自我感覺良好,有的悲觀敏感,內在動力不足;有的順從,有的叛逆等等,而正因為性格脾氣不同,因此他們愿意接受的、有效溝通方式也不同,只有找到學生愿意接受的管理教育方式,學生才愿意“親師,信師”,學習起來才更有效果。
1、對于樂觀向上,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要時時給他們敲敲警鐘,不斷激勵他,讓他看到自己學習上的不足。2、對悲觀敏感,內在動力不足的學生,要以鼓勵為主,隔一周或半個月時間就跟這樣的孩子談談心,傾聽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并將老師看到的他們的優點說給他們,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優勢,提高學習動力。青少年時期,孩子的個人價值感幾乎全部來自老師和家長的評價,一些悲觀敏感的學生,多數學習成績不好,常時間被否定,被忽視,被打擊等,造成此類學生對自己失去信心,每天像老和尚撞鐘一樣,學習機械,沒有動力,正因此個人學習態度處于遲鈍的狀態,因此學習也很難有起色。因此,對這類學生一定要鼓勵,要幫助孩子“轉念”,也就是改變對自己的自我評價,提高自我期望值,從而提升內心的學習動力和自信心。
幫此類孩子“轉念”要告訴孩子三個步驟:
一要善于溝通,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在學習上的困惑,并且在學生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時要告訴此類學生的優點在哪里,幫他樹立起相對準確的自我評價。
二要不斷給此類學生合適的機會,讓他們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設計適合此類學生的問題,讓他們來回答,不斷強化在學習上和積極性和信心。
二要幫此類學生設計一些小的學習目標,讓他們在不斷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找到動力,找到自信。同時也要告訴他們,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一時的興起無法迎來長足的進步,只有長期的堅持,持續的努力才能贏得最好的自己。千萬不要被一時的成敗打敗了。
3、對于叛逆的學生而言,是老師和家長最怵頭的學生,這樣的孩子戒備心強,往往跟老師有很深的隔閡,所以在和此次學生溝通時,要有足夠的寬容心和耐心,當他們感覺自己的自尊心和內心的自由空間不被侵犯時,才能慢慢放下逆反心理,減少師生之間的內耗,才會認真學習。在學校叛逆的學生,大多都對老師有不滿,此時,老師不可進一步激化學生對老師的不滿,做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師,不逼著他做他不喜歡的事情,對他像朋友一樣的關心和愛護,化解內心的堅冰,同時也給這類學生一些適合的問題,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變學習的旁觀者為課堂上的主人公,當老師和學生化干戈為玉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此類學生才會收起鋒芒,跟緊老師的步伐向前走。
在我的班上,每年都有叛逆的學生,我從來不拿有色眼鏡看他們,反而給他們足夠的自由空間來尊重他們,比如作業沒寫,我會溫和的說:“怎么回事?是不是老師留的作業不適合你?明天你想寫什么作業,自己可以決定,明天我期待你精彩的作業。”第一次我說這些,他們會不以為然,第二次我再說這些,他們就會不好意思,第三次他們就會為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真的自己尋找一些自己愛做的作業交給我,我會適時的表揚他們,讓他們找到存在感,很快他們的心就會被我暖化,認真學習起來。
二、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下手,按可接受的能力和學習的進度安排學習和作業內容,讓教學有層次感,讓學習成績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找到存在感。現在有些孩子為什么學著學著就厭學了,就不想跟了,自暴自棄了?很多人僅看到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沒有看到學習在接受能力上和其他同學的差距,如果一味地打擊接受能力差的孩子,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而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如果每天只讓他們重復簡單的學習任務,他們也會厭倦,因此因材施教,才是讓學生找到學習動力,找到信心的最有效辦法。
1、接受能力不同的學生,作業層次也不同每天,我給學生們留的作業是分層次的,第一項作業是基礎性的,比如復習這幾天課上所學內容,并整理錯題集,將今天出現錯誤的題進一步理解和鞏固。第二項作業是拓展性的,留一些拓展性習題給學生們做。
這樣一來,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選擇,后勁生可以通過復習前面所學的功課,達到知識上的鞏固,而不會因為知識的拔高和拓展打壓到自己的學習興趣和信心,當這些接受能力差的同學真正理解了知識,再去做題就會感覺輕松很多,對學習的厭惡之情就會消失,學習的自信心也會慢慢建立起來,所以對接受能力差的學生,老師一定要學會等一等,千萬不可拔苗助長。
而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則可以通過做一些拓展提高性的題來滿足自己對學習的挑戰,不會被簡單重復性的作業搞得了無生趣。
2、接受能力不同,在課堂上所設計的問題也不同很多初中生,最怕在課堂上回答不上老師的問題而丟臉,因此老師在設計問題時,要盡量不要發難學生,盡量通過啟發可以讓學生答出來,并給學生以肯定。
例如在語文課上,對于思維活躍的學生,我會讓他們回答開放性題目,對于基礎知識好的學生,我會讓他們答知識類題目。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擅長的題目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因材施教,也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另外,在教學中,因材施教還體現在各個方面,例如排座位,擔任班干部上也要在了解學生的個性和特點上來安排。什么學生適合什么樣的座位和同桌才能互幫互助,互相激烈,提高學習成績,什么學生適合擔任什么班務這些都是因材施教的一個方面。總之,作為教師,只有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方式,選擇適合學生的溝通和教育方式,選擇適合學生的座位和職務等,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個人的能動性和集體的凝聚力,將學習效果發揮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