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買車不買4at
同樣是AT變速箱,4AT、6AT、8AT該怎樣選?
同樣是AT變速箱,4AT、6AT、8AT該怎樣選?
從4AT到6AT、8AT,不僅僅是檔位數的增加,實際上也代表著變速箱技術的不斷進步!
總體來說,變速箱的檔位車型逐漸增多的現象,從最初的4AT到6AT到現在的8AT、9AT、10AT,變速箱的檔位之所以越來越多,是因為多檔位有以下優點:
變速箱檔位數越多,發動機動力波動越小,油耗越低自動變速箱的檔位為什么越來越多?這主要是和發動機的工作性質所決定的,任何燃油發動機都有一個最佳燃燒效率工作轉速區間,在這個轉速工作,燃燒效率最高,油耗最小,下圖是發動機萬有特性曲線,橫軸代表發動機的轉速,縱軸代表有效扭矩,而圖中的一個一個圈代表不同的燃油效率,最小的圈油耗最低,燃油效率最好,我們可以看到當最小的圈的發動機工作轉速大約在1700-2450轉之間,也就是說當發動機工作這個轉速區間,油耗會相對更低。而發動機和變速箱的匹配就是要確保在整個檔位變化過程中,發動機的工作轉速和扭矩輸出盡量在這個最小的圓圈內。當然,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不同排量、不同類型的發動機其最佳燃燒效率工作區間是不一樣的。
如下圖所示,發動機工作在1700-2500轉速區間時,發動機的油耗是最低的(最下面的一根曲線)。
為了使發動機盡量工作在1700-2500之間,就需要要求變速箱和發動機匹配時設計一個最佳換擋工作轉速,在這個轉速換擋,發動機負載突變最小,對于發動機的影響也就最小,同時還可以確保發動機的工作轉速在最佳燃燒效率工作區間。眾所周知,CVT變速箱雖然傳遞效率低,但是卻比較省油,其主要原因就是CVT變速箱總是允許發動機工作在最佳燃燒效率工作轉速,CVT的模擬檔位在換擋時可以隨意改變傳動比適應發動機,這樣在整個換擋過程中,發動機轉速始終比較平順,如下圖所示,藍色曲線就是CVT的換擋曲線,而紅色曲線就是一臺5AT的換擋曲線,我們可以看到由于有物理檔位的存在,紅色曲線在換擋時,發動機的轉速始終”突變“的,而發動機的轉速不穩定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油耗的增加,當然所謂的換擋頓挫也就是這個時候產生的。而變速箱的檔位數量越多。理論上就會無限制的接近CVT的曲線,發動機工作曲線就會相對更平滑,油耗也就越低。
變速箱檔位說越多,動力輸出越平順根據前面的回答,變速箱的檔位越多換擋波動越少,允許發動機工作在最佳燃燒效率工作區間,而當檔位數增多的時候,變速箱的減速比會更加綿密,發動機波動小,自然動力輸出就越平順,作為駕駛者就越不容易感受到頓挫,增加舒適性。
變速箱檔位數越多,復雜程度越高,穩定性越需要考驗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任意的增加AT變速箱的檔位數量呢?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增加AT變速箱的檔位數量就意味著,增加變速箱的零件數量,我們都知道,AT變速箱的檔位數變化是靠嵌套的行星齒輪組來實現的,理論上來說通過多片離合器限制行星架、太陽輪、齒圈的自由度,4AT需要2個行星齒輪組進行嵌套實現4個檔位,而6AT則需要3個行星齒輪組,檔位數越多,變速箱越復雜,零件數量越多,而且約束各個行星齒輪組的多片離合器的組合也就越多,變速箱的閥體設計也就越困難,此外,由于變速箱的體積是有限的,因此,零件數量多,就意味著零件的體積相對變小,這對于零部件的強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從故障率角度來說,檔位數越多故障率越高。
變速箱檔位過多,不利于換擋邏輯控制當變速箱檔位增多的時候,對于變速箱的控制邏輯也提出了要求,特殊情況下,為了達到加速與油耗的均衡,變速箱需要頻繁的換擋,為了提升動力響應性,變速箱在急加速時需要一次性跨越多個檔位,這對于設計變速箱的檔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AT已經逐漸被拋棄,6AT漸顯疲態,8AT如日中天變速箱技術一直在發展進步,但是變速箱技術的壁壘也異常頑固,國外的變速箱巨頭很早就在變速箱領域進行專利布局,由于專利壁壘比較頑固,生產變速箱的就那么幾家,因此,變速箱從4AT到6AT的時間跨度比較長,到目前6AT已經普及,但是8AT仍然屬于高端產品,9AT甚至10AT仍然沒有大批量普及,不過總體來說,8At已經比較成熟,在穩定性和油耗之間達到了很好的平衡。因此,如果有可能的情況下,盡量選擇檔位數多的變速箱更好。
4at和6at什么區別?
一是型號不同。4at和6at變速箱的型號是不同的。二是功能不同。4at是小功率轎車變速箱;而6at是大功率重卡變速箱。三是性能質量不同。4at功能弱性能質量次;而6at功能強性能質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