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汽車有什么優勢
威馬汽車的銷量為何能夠成倍增長?
威馬汽車的銷量為何能夠成倍增長?
作為一個威馬車主,我覺得威馬汽車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的性價比比較高。就比如我現在開的威馬W6,其實實際開起來跟蔚來的那款ES6相比沒有什么差別,甚至在智能化方面還是全面碾壓的存在,但是價格卻只有蔚來ES6的一半,這性價比就太高了。普通老百姓買車圖的就是個實惠,肯定是誰的性價比高就選誰,所以威馬汽車的這個親民路線就自然會受歡迎。
威馬氣動扳手有什么優點?
威馬氣動扳手體積小,而且也不重,成本也不高,但是作用卻很大,通常在需要大扭矩的場合上,氣動扳手就顯示出它的巨大作用了,像在汽車、摩托車、機械裝配及維修、船舶、航空、火車等領域上。
威馬汽車怎么樣值得買嗎?
我有一個朋友是18款威馬EX5 400創新版車主,今年2月份提的車,目前開了有快1.5萬公里了吧,感覺還可以,沒什么大問題。
其實買車前曾擔心過威馬是一個新品牌,同價位也看了比亞迪、北汽、吉利的電動車,感覺都不喜歡,最終經不起小威這超高性價比的誘惑,提車了大半年感覺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優點,空間大,動力好,舒適度高,外觀漂亮,內飾做工用料實在,另外很多人可能不了解這款車,停在大街上或者充電的時間經常有人夸,虛榮心得到了滿足。
你要是說質量怎么樣的話,我感覺還不錯,對得起這個價位,物超所值,另外動力電池終身質保,也不用擔心電池衰減的問題,如果喜歡的話放心購買吧!
增程式電動汽車有哪些優勢?為何有些新能源車企不愿意生產?
增程式電動汽車優點在于節能,老牌車企涉足這一領域的品牌有很多。增程式汽車在乘用汽車領域很少見,早期的寶馬別克比亞迪以及后期的理想汽車有少數幾款可以參考,但在普通的并聯式插電混動汽車普及后陸續消失或退居二線,這是為啥?
其實理由很簡單:單純的增程有些資源浪費。普通家用代步車再大也不過D級,整備質量再高也很少有超過3噸的車;絕大部分家用混動汽車只有個2噸左右的重量,這種重量對于恒扭矩發力的電動機而言并不是負擔,驅動其行駛的電耗也不會很高。
所以插電增程式電動汽車只需要功率比較低的小排量發動機,但是這就帶來了第一個大問題:性能羸弱。
增程式電動汽車單純使用電機驅動能讓中低速加速體驗良好,因為恒扭矩可以在起步瞬間爆發峰值扭矩。但是電動機在高轉速達到恒功率區間后扭矩會下降,動力自然而然會變差。而想要讓性能變強則需要提高轉速加大扭矩和功率,然而大多數車企沒有自主研發高轉電機的技術儲備,直接購買電機的成本又會比較高,內燃機又不能參與驅動,這種車動力必然會比較差。
而插電式混動汽車則沒有這一問題,因為在恒功率區間可以利用內燃機一定程度補償扭矩,燃油驅動系統與電驅系統因動力曲線的不同實現了性能的【1 1>2】。其次這臺內燃機只要集成功率足夠大的BSG發電啟動一體機則同樣能實現增程駕駛模式,那么能同時實現高性能和增程低油耗的混動系統,比單純只能增程讓而發動機性能完全浪費的混動系統對比,哪種更理想呢?
這就是插電增程混動系統無法普及的原因,有技術的車企可以實現REEV(增程)、HEV(油電混合)以及EV三種模式并存并隨性切換,想要節油能節油、想要性能可以任性,這是最理想的狀態。而沒有技術的車企只能去造功能只有REEV和EV的增程,重點是這些車企絕大多數還沒有制造電動機、電池和內燃機的能力,依靠采購會讓造車成本水漲船高,于是這些車即使造出來也是高價車,比如增程的理想ONE與比亞迪唐Dm3.0兩車對比,綜合實力很顯然是后者更強且價格更低,那么在預算相當的前提下誰會去選ONE呢?
所以增程式技術很難在乘用車領域成為主流,但在商用車領域卻能大放異彩。混合動力綠色牌照的公交車基本都是增程式技術,原因首先是增程發電內燃機運行負荷小所以油耗低,對于功率的要求不高則能夠將五六升排量的柴油機換成1~2升的小排量增程器,油耗還會再一次下降。而這些車又多以60km/h以下的中低速行駛,高轉電機直驅或低轉電機與AMT變速箱匹配并不會讓讓電機達到恒功率,動力足夠用且電耗可以合理控制,那么這種不需要高性能的車則只需要增程節油即可,畢竟并聯式輸出榨取性能時油耗會略高一些。
所以中型商用車多采用增程式混動技術,不同車型對技術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異。至于重型車輛由于整備質量或載重量過大,這些車的電耗會非常高,如使用增程系統的話仍然會有較高的油耗;所以這些車只適合通過架空接觸網加充電弓的無軌電車模式實現無限續航,不過實現的前提是硬件配套設施的建設,供參考。
本文由天和Auto原創發布,內容請勿站外搬運(保留版權保護權利),歡迎轉發留言討論。